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快讯

国显科技:迈向智慧出行,重塑车载显示新体验

来源:盖世汽车    作者:肖鸥     阅读量:14617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9 16:35:50     


国显科技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,有四个制造基地,车载生产部分位于南京,具备从盖板、ITO膜到TFT玻璃基板等一站式服务能力。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,国显科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,开发出包括木纹屏、空气精灵、光场屏等一系列新型显示技术,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优质、更安全的驾驶体验。

2025年4月25日,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上,国显科技研究院院长傅耀生指出,在HUD技术方面,国显科技通过mini LED技术解决了TFT PGU亮度不足、分辨率不高等痛点,实现了更直观、更安全的驾驶信息显示。

此外,国显科技还积极探索UTG等新型材料在车载领域的应用,与凯盛集团合作实现了UTG技术的量产,并成功应用于红旗国雅等豪华车型上,展现了公司在柔性显示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。

国显科技研究院院长

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:

国显科技:企业实力与车载显示布局

国显科技是央企中国建材旗下的四级子公司,依托中国建材的强大实力,国显科技在车载显示领域拥有坚实的后盾。中国建材在全球企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,在去年位列全球 500 强中的第 307 名 ,为国显科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
图源:国显科技

国显科技成立于 2005 年,早期主要专注于显示模组业务。在 2015 - 2016 年期间,正式加入央企行列,实现了企业发展的重要跨越。目前,公司已构建了完善的生产制造体系,拥有四个制造基地。总部设立在深圳龙岗,而车载生产部分则位于南京。南京生产基地具备可观的产能,根据不同尺寸的产品,产能可达每月100万片。

国显科技在产业链整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,形成了一站式服务能力。得益于中国建材在安徽拥有石英矿山资源,国显科技在玻璃相关产品的生产上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公司不仅能够生产盖板、高铝盖板、触控 ITO 膜等产品,还拥有一座 8.5 代的 TFT 玻璃基板窑炉。这使得国显科技在车载显示模组的生产过程中,除了 TFT 面板的制造外,其他环节均能自主完成,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。

车载显示技术:发展历程与市场趋势

回顾车载显示屏的发展历程,其变革轨迹清晰可见。在 2000 年之前,汽车内部几乎看不到显示屏,即便存在,也仅是收音机上简单的断码屏,仅能显示基本数字信息。

随着技术的发展,大约在 2000 - 2005 年期间,车载显示屏迎来了初步发展。国显科技在这一时期推出了 3.5 寸的车载显示屏,安装在仪表板中间,用于显示车速等基本行车信息,开启了车载显示的新时代。此后,显示屏尺寸不断增大,从 3.5 寸逐步发展到 5 寸、7 寸、8 寸、9 寸、10 寸,直至如今常见的 12.3 寸,甚至更大尺寸的显示屏也逐渐出现在市场上。

2013 年,特斯拉推出 16 寸大屏,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车载显示的格局,将汽车带入了大屏时代。由于此前的显示屏受限于 6 代线技术,尺寸难以进一步扩大,而特斯拉的大屏设计引领了行业的创新潮流。随后,多连屏技术应运而生,双连屏、三连屏乃至五连屏的出现,满足了消费者对车内科技感和功能性的更高追求。如今,8.5 代线技术的应用使得长条形的三十几寸、四十几寸的大屏也成为可能,为车载显示带来了更多的创新空间。

随着车载显示屏数量的不断增加,车内空间有限的问题日益凸显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隐藏屏技术应运而生。隐藏屏概念最早源自德国车厂,其初衷并非为了娱乐,而是出于安全考虑。在车辆发生事故时,过多的显示屏可能会对驾乘人员造成二次伤害。因此,将显示屏隐藏在车内,可以有效减少玻璃破碎带来的危害。这一理念的提出,推动了车载显示技术向更加安全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。

HUD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备受关注,其起源于战斗机。在战斗机高速飞行过程中,飞行员无法低头查看驾驶辅助信息,因此 HUD 将所有驾驶信息投射在驾驶头盔上,为飞行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在汽车领域,HUD 同样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。以 120 公里的车速为例,驾驶员低头看仪表板或中控屏的一秒钟内,车辆会行驶约 33 米,这期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。

HUD 技术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,主要分为 C - HUD、W - HUD(Windshield - HUD)和 AR - HUD(Augmented Reality - HUD)三种类型。C - HUD 主要应用在后装市场,由于其成像在玻璃上,存在造成人体二次伤害的风险,因此逐渐被市场淘汰。W - HUD 和 AR - HUD 虽然都投影在玻璃上,但它们在成像距离、成像大小和显示信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。W - HUD 成像尺寸通常在十几寸左右,显示信息相对有限;而 AR - HUD 投影距离可达 7.5 米,成像大于 50 寸,能够显示丰富的信息,包括驾驶辅助、娱乐资讯以及周边场所的评价等,更符合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需求。

图源:国显科技

从市场前景来看,AR - HUD 有望逐步取代仪表板成为主流配置。一方面,它提供了更加直观的驾驶界面,驾驶员无需低头即可获取所需信息;另一方面,随着技术的进步,AR - HUD 的成本逐渐降低。在 2020 年,TFT - LCD 的 AR - HUD 成本约为 5000 多元,而如今已降至 1000 多元。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,到 2028 年,HUD 的搭载率将接近 50%,预计届时约有 4000 万辆车会搭载 HUD,市场潜力巨大。宝马、比亚迪等车企已纷纷在其车型中搭载 HUD,进一步推动了这一技术的普及。

国显科技的创新产品与技术突破

国显科技紧跟行业趋势,以 Mini LED 技术为核心,在多个车载显示产品领域进行创新。Mini LED 具有高亮度、高对比度、分区聚光等优势,能够有效解决传统 TFT 技术在车载显示中的痛点。

在 HUD 的 PGU技术中,主流技术包括 TFT 和 DLP 等。TFT 技术虽然成熟且成本较低,但存在亮度不足、分辨率难以提高、对比度低等问题。国显科技通过引入 Mini LED 技术,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。Mini LED 的背光亮度可达到 70 万 - 200 万,显著提升了亮度,同时由于亮度的提升,显示屏的分辨率也得以提高,对比度也得到了完美解决。此外,Mini LED 还具有升温低、功耗低等优点,相较于激光的 DLP 技术,具有明显的优势。国显科技搭配凯盛集团生产的玻璃产品,将 Mini LED 应用于 PGU,实现了产品的优化升级。

空气成像技术是国显科技的另一项创新成果。其原理是通过负折射平板和光场重构技术,在空气中呈现出无介质的实像,并且该实像可以进行交互操作。这一技术最早由苏联科学家在 1968 年提出,近年来逐渐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,包括工业、医疗以及智能座舱等。

在智能座舱中,空气成像技术被应用于智能管家系统。以往,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功能在没有实体形象的情况下,用户体验略显空虚。而通过空气成像技术,智能管家以悬浮在空中的形象出现,用户可以直接与其进行交互,如控制车内氛围灯、查询信息等,大大提升了交互的趣味性和直观性。

国显科技在空气成像技术中引入 Mini LED,进一步提升了显示效果。传统的空气成像负责色平板穿透率仅为 45%,导致周围环境光过亮,显示效果不佳。而 Mini LED 的 Local Dimming 效果使得图像部分高亮显示,周边保持黑暗,增强了悬浮效果,使智能管家的形象更加生动逼真。

光场屏技术是国显科技针对车载座舱空间限制而研发的创新产品。其原理与 HUD 类似,通过光路设计在曲面镜上成像,并实现放大和调整成像距离。光场屏主要应用 3.5 寸和 5 寸的屏幕,采用FHD 分辨率。

光场屏具有多项优势。首先,它能够降低视觉疲劳。由于车内座椅后背屏幕距离乘客较近,长时间观看容易导致眼睛睫状肌紧张,引发视觉疲劳。光场屏通过将成像距离拉远至 3 - 5 米,使睫状肌能够自由收缩,有效缓解了视觉疲劳。其次,光场屏有助于减少车晕现象。当车辆行驶时,乘客的内耳前庭器感知车辆的运动,而眼睛如果紧盯着近距离的屏幕,会导致眼睛和耳朵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不一致,从而引发车晕。光场屏将视觉距离拉远,使乘客对外界感知更加清晰,减少了信息冲突,降低了车晕的可能性。

图源:国显科技

此外,Mini LED 在光场屏中的应用,不仅提高了亮度,还通过 Local Dimming 技术增强了显示的层次感,使屏幕呈现出类似 3D 的效果。同时,光场屏天生具备防隐私功能,其 FOV约为 30 度,有效保护了乘客的隐私。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汽车领域,国显科技还将其推广至商飞等航空领域,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国显科技的木纹屏产品通过引入 Mini LED 的 Local Dimming 技术,有效解决了传统木纹屏亮度均匀导致木纹清晰度受影响的问题。在 Local Dimming 技术的作用下,屏幕亮的地方可以显示信息,不亮的地方则呈现出木纹效果,提升了车内装饰的质感和高级感。

在玻璃产品方面,国显科技依托凯盛集团,能够提供 3A 盖板和 UTG等产品。3A 盖板在 AG(防眩光)处理上具备多种工艺选择,可根据客户需求调整粗糙度、光泽度等参数,且 AF(防指纹涂层)设备材料从日本进口,技术处于业界领先水平。

国显科技在车载显示领域凭借其强大的企业实力、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,在车载显示技术的发展浪潮中不断前行。通过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突破,国显科技为车载显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,也为未来汽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




图说新闻